安防监控编解码标准H.264、H.265之后,安防领域,是否还需要新的编解码标准?
这大概是国标SVAC开始制定和推出后,安防厂家们都会着力思考的问题。
国际标准在前,H.264已将视频编解码的效率提高到了一定程度,后继者H.265也将低码流下的画质进行了优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H.264、H.265的上下游产品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参与进来。
继H.264后,H.265也越来越普及开。
而对比之下,倡导安全自主、可加密的视频编解码标准SVAC从2007年提上日程,2011年5月宣布实施第一版,2017年6月宣布实施第二版SVAC2.0,相关的产品和应用,进入市场却显得较为缓慢。
做SVAC国标,愿景之下,是否真的难以普及和市场化?
从网络化到智能化,摄像头的安全还是空白
如果这个问题问到欣博电子的创始人兼CEO梁敏学,他一定会明确、坚定地回答:“不是”。
本科就读于清华、后研究生毕业于中科院微电子所,梁敏学一直对微电子十分感兴趣,对图像处理、压缩、编码也都有所研究,几乎所有常见视音频格式他都有所接触。
早在2007年,梁敏学就曾创办一家名为“芯博媒体”的半导体公司,主打手机专用多媒体芯片。后来,梁敏学又进入了联发科,成为多媒体与信息技术事业部门的负责人。
2015年前后,人工智能逐渐兴起,又以安防为最佳落脚点之一;同时,公安部也开始着手准备SVAC2.0的安防监控国家标准。
AI的浪潮、及SVAC2.0国家标准的制定,这两个关键节点也给了梁敏学新的创业灵感。
于是,梁敏学决定辞职再创业,参与这一标准的制定,并成立欣博,专攻基于SVAC2.0的编解码芯片产品。
“摄像机从模拟转数字,已经有十多年。这期间,网络化一直在疯狂发展,直到近几年智能化发展起来,但安全方面一直是空白,几乎没有人触碰这方面。所以,我想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定要抓住。”梁敏学说道。
H.264、H.265下,国标SVAC的机会在哪?
但H.264、H.265在前,留给SVAC的机会在哪里?
H.264、H.265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其中H.264已是视频监控领域应用的主流标准。
而2013年推出的H.265,在H.264的基础上保留原来的某些技术,同时加以改进,提高了压缩率、编码质量,被看作是下一代主流视频编解码标准。
但H.264、H.265,在现行运行效率较高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性低的问题。
H.264、H.265难以对摄像头源头中的视频数据进行加密。现行对监控视频的防护基本是在网络层,而并不针对视频数据本身。因而,各种黑客入侵、防火墙被破解的监控数据泄露事件也层出不穷。
H.264、H.265作为国际标准,不仅在数据安全层面存在隐患,同时对应用该标准的产品收取着高昂的专利费。
据了解,目前至少有四家组织或公司在收取H.265的许可费用:老牌的专利池MPEG LA,新兴的专利池HEVC Advance和Velos Media,以及Technicolor公司。Velos Media和Technicolor还没有公布自己的收费政策。收费标准太高,且收费主体不清晰,专利费侵占产品利润,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知识产权风险。
“H.265是2013年定稿,从定稿的第一天起,就是收取专利费的,每台终端设备的专利费最高可达1.2美元。”
标准在“别人”手里,用起来确实诸多掣肘。这一点梁敏学深有感触。
“最早的时候我还做过MP3。当年我国的MP3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国外专利组织采用了一贯套路,在培育标准的时候不提专利费,制造专利陷阱,到产业成熟时,各种专利费就随之而来。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缺乏认识,不积极主动参与标准制定,不在产业发展初期进行专利谈判,最终付出高昂代价。”
有这些经历,梁敏学清醒地认识到拥有国有标准,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定标准难,留给芯片企业的不到一年时间
而针对H.265/264标准存在的问题,SVAC标准的主要特点则在于,其是一项针对安防监控领域应用的特殊性而制定国家标准。SVAC解决了目前视频监控系统由于信源编码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难以互联互通的问题,能提供视频的加密认证,确保视频不被随意篡改、外泄。并且,SVAC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能够实现自主、可控,减少国外标准的牵制。
既然SVAC 有机会在,那为何应用如此缓慢?
事实上,从标准制定、到产品推出,再到应用,一直都有着时间差。
SVAC从2007年提上日程,2011年5月宣布实施1.0标准,2017年6月宣布实施SVAC2.0标准,此后不断有公司宣布相关芯片流片、产品应用。
但实际上,这一时间表并不准确。梁敏学表示,“实际上,SVAC2.0标准的最终定稿,到现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其实,SVAC2.0的产品化和应用,才刚刚开始。”
SVAC推行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制定的技术难度比想象中更高、过程更漫长。
“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标准和标准之间是性能对齐的,但产品和产品之间,国标产品的和国际标准产品存在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压缩率压不下去,或压下去后画质变差;二是功耗高。”梁敏学表示。
因而,SVAC2.0要对标H.265,既要着力解决前一代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展现出SVAC 2.0标准在数据安全保护、提升压缩性能和编码效率、人工智能实时分析等方面的优势。
SVAC2.0标准定稿后,其产品化和应用其实才刚刚开始。欣博等作为第一批基于SVAC2.0标准进行芯片产品研发的厂商,较快的完成了芯片流片,并交付下游厂商试用。
“相比之下,H.265从标准定稿到IPC芯片流片,也经历了两到三年时间。SVAC2.0的进度并不慢。”梁敏学说道。
“就像2000年,北斗导航刚出现的时候一样,会出现信号差等各种问题,很多和国外GPS技术存在差距,但这是一个新技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回推到H.264、H.265标准刚出现的时候,也同样要经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三合一芯片,做主控芯片的协处理器
而具体来说,作为一款产品的SVAC 2.0芯片,它的特点有哪些?新标准的编解码芯片在摄像机中的位置在哪?
拿到市场上,还是要靠产品性能和差异化定位说话。
梁敏学介绍道,应用欣博电子的芯片开发的摄像机整机产品同时支持H.264/H.265和SVAC 2.0国家安全编码标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首先是将原有账户密码登录方式改为数字证书,减少初始密码是‘弱口令’的风险;然后,视频流设有摘要签名,防止重要视频片段被删改、抹去;其次,视频流被加密,被非法截获或拷贝视频以后,没有秘钥也无法播放。
而在功耗上,欣博的芯片功耗能控制在0.3瓦左右,相比其他SVAC芯片优化了几十倍。
并且,欣博的芯片是提供协处理器,提供AI、基于国标SVAC2.0的编解码和加密的三合一芯片。
需要说明的是,梁敏学为这款芯片选择的方向是:摄像机主控芯片的协处理器。
如何理解这一定位?
目前,借助AI落地安防的浪潮,很多创业公司选择研发AI加速芯片,以提高摄像头的智能感知和分析功能。但在摄像头内,包含了ISP、AI模块及编解码能力的主控芯片,相对更占据主导位置,单一的AI芯片还面临软硬件结合的生态问题。
而欣博电子,将其编解码能力、加密及AI能力三合一,进行差异化设计,并专注为主控芯片提供辅助能力。
如在目前摄像机中,使用较为主流的某厂商的主控芯片,能提供ISP、AI模块及基于H.264/H.265的编码能力组合。欣博的芯片则定位为协处理器,提供基于SVAC2.0的编解码能力、AI能力及加密的组合。两者可叠加使用,提供更强的AI功能,及支持更多编解码标准(多格式的),和对视频进行加密。AI部分还可进一步为主控芯片补充算力,并支撑更多算法模型。
这就意味着,欣博的芯片并不是与主控芯片争抢位置,而是更好的协助摄像机进行编解码、加密及AI辅助工作。
梁敏学介绍道,目前已有客户基于其芯片研发出了整机,并将产品送检公安部门,即将应用于项目。
标准推行,是个博弈的过程
而谈及基于SVAC2.0的编解码芯片的市场,梁敏学认为,芯片目前还是会先应用到雪亮工程、平安城市等相对to G的场景。
“要想将国产技术培育起来,必须给予其一定市场,让其去壮大。目前芯片应用的主要还是一些国家项目,这些项目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但实际上,我认为视频安全的需求实是很普遍的,成熟之后会拓展到更多市场。”
民用场景也是梁敏学看好的场景之一。但考虑到民用市场利益方更多、更复杂,推行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实际上,在监控行业,编码标准是个一直被反复探讨的焦点问题。说到底,标准推行,是个技术及各种因素博弈的过程。
H.264、H.265标准的推行,围绕其上下游的产品也在推出,而要改换标准,产业链上的产品也要更新。因此,很多大型的安防厂商对此依然持观望态度。
而其他基于SVAC 2.0标准研发芯片的企业也并不多,标准制定难、芯片能做的企业少,下游的产品推进也就相对缓慢。
梁敏学也坦言,“做的不多,能做出来的更少。如果能有更多厂商进来一起做这件事,抛开自然会有的竞争,其实是件好事,这样就能一起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