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老旧小区华丽变身 各有特色自成一道风景 预计2021年底实现中心城区邻里中心全覆盖 2011年,我省启动老旧小区改造,省城改造了452个老旧小区。除了“道路更宽,路灯更亮”,老旧小区还更具文化特色。7月24日至25日,记者走访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体会“老”小区被赋予的“新”内涵。 “晏殊楼”是住宅的名字,“治思”的匾额挂在社区大门上,四角小凉亭里坐着纳凉的人,墙上的古代人物画像和小广场上的古人雕塑交相辉映。去年完成改造的南昌市西湖区朱紫巷社区不仅外形仿古,更是随处可见古诗、古画、历史典故。 “中第者披红挂彩,在朱紫巷骑着高头大马,府衙开道……”名为“朱紫学风,代代相传”的宣传栏,诉说着朱紫巷的前世今生。“印象朱紫巷”是朱紫巷历史文化的陈列馆,也是曲艺协会的活动空间,这里设置了木匠馆、读书馆、年代馆共三个馆,收集了100多件历史物件。 朱紫巷社区占地4365.02平方米,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去年8月,南昌市西湖区投入2500余万元对其进行改造,已于去年年底完工。朱紫巷社区不仅告别脏乱差,更是打起了历史文化牌,吸引周边居民前来参观。 南昌市西湖区兴柴北苑社区也是去年改造的老旧小区之一,与朱紫巷社区不同的是,这个社区走的是“工业风”。齿轮、红砖墙、废旧铁管……凸显出兴柴北苑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项目改造设计基调以复兴工业文明为主,挖掘工业元素,配以雕塑、故事和精神,被南昌市城市管理局评为“全市工业味最浓、特征最鲜明”的小区。 这些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不仅“颜值”提升,更是有了“内涵”,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观、游玩,让“老”小区有了“新”内涵。 引入智能安防 高科技防盗更有安全感 “晚上走夜路,心里更有底!”家住南昌市东湖区豆芽巷社区的朱大妈说出了最直观的感受。原来,跳完广场舞都需要打手电筒回家,现在明亮的路灯照亮了回家的路,也照得她心里暖暖的。 小区改造后,给市民带来的便利不止这一条。“道路更宽、外墙更美、电线更平整,绿化更到位。”这是记者对比之前照片得出的结论。 “整治的重点就是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据南昌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总结,南昌开展普惠型老旧社区改造,按照“路要平整、绿要提质、灯要明亮、水要畅通、气要入户、车要有序、线要规整、面要美观、违章要拆、设施要全”的标准,完善停车设施、公共照明、电动汽车充电、智能快件箱、二次供水、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据兴柴北苑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小区引入智能安防系统,拆除了492个防盗窗,设立动态人脸识别和高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改造以后同比发案率下降100%。这也是其他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变化,高科技防盗,让居民更有安全感。 “拆防盗窗,引入智能安防系统,这是南昌市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南昌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还在采取“政府引导、业主自愿,市场运作、部门监管”的方式,推动既有住宅电梯加装。 配套设施全 社区打造15分钟生活圈 记者走访发现,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多半设立了“邻里中心”,朱紫巷的邻里中心有五大功能区:展现历史的印象朱紫巷;健康加油站,设自助健康小屋及母婴室;街坊议事堂,这里既是居民自治、民主议事的地方,也是群众书法协会、棋艺协会活动、小朋友做作业的地方;共享会客厅,供居民免费接待客人;社区基层党建开放式平台。 兴柴北苑社区设有社区服务中心,用于处理社区内大小事务,还设有许多便民服务点:诸如自治理事会、健康小屋、暖心屋、智慧配送站、艺术粮仓、快乐学习吧等,既方便了社区居民,又充实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计划至2021年底,实现中心城区邻里中心全覆盖。”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昌老旧小区改造将增加便民服务、文化服务、公益服务、医疗服务等配套服务设施,社区配套完善幼儿园、养老中心、医疗卫生、商业、文体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不出街区,就能解决基本生活需求。 今年南昌计划改造47个老旧小区 据南昌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昌市(含八个区、新建区和三个县城关镇)有社区686个。截至2018年底,南昌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4个,累计投入资金269073万元。按照计划,2019年南昌将对4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预算资金为87212万元。 据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我省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完成城镇老旧居民小区934个,改造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其中,南昌市改造完成老旧小区452个,赣州市改造完成中心城区182个老旧小区,吉安市改造完成中心城区113个老旧小区,景德镇市2018年以双创双修工作为契机对中心城区80余个小区进行改造。
西湖区朱紫巷社区
朱紫巷社区随处可见古画、典故。
朱紫巷社区的历史文化陈列馆。
古风工业风 老旧小区变身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