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是来找人的吗?我是嘉西村的管理员,要不要我帮你……”6月7日,记者来到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嘉西村社区采访,刚进大门,管理员就迎了上来。 嘉西村社区主任吴中兰告诉记者,这样的盘查,每天都会有好几次。要是有可疑陌生人来村里,管理员都会上前盘查。若对方不回答,他们就会一直跟着,直到他离开。 吴主任透露,管理员们分两班巡逻,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夜间,社区民警和协勤则在村里不间断巡逻,不法分子很难下手。而管理员巡逻盘查,只是嘉西村社区实行联勤联控治安防范机制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动员社会安保力量 让社区安防无死角 嘉西村社区原名上清寺路社区,2016年9月1日改名为嘉西村社区,是重庆主城典型的老式开敞型住宅小区,小巷子四通八达,加之居住的流动人口数量超过了常住人口,管理难度很大。 为确保社区平安,2012年3月,原上清寺路社区开始实施警民联勤联控治安防范机制。按照辖区治安管理特点,该社区将14家社会单位结成7组对子,每天按照派出所规划的巡防路线进行巡逻。7条巡逻线路每天都有保安经过,从而加强了社区整体防控能力。辖区派出所和社区党委还在每月的最后一天开会,沟通近期治安动态,集中对平安志愿者和保安力量进行专业培训。 2015年4月12日,社区“联勤联控”成员单位环球大厦的一名保安负责人通过对讲机报告称:“环球大厦30楼有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鬼鬼祟祟地进入一办公室行窃”。 社区民警高万禄接报后,立即就近调派两名社区巡防队员前往处置,同时将警情通报给了就近的牛角沱交巡警平台,上清寺派出所值班室也得到报告,值班民警迅速驾车前往增援。经过几个“联勤联控”成员单位人员近半个小时的围追堵截和搜索,终于在32楼一转角处捉获该嫌疑男子。 类似这种及时发现迅速消除治安隐患的例子在嘉西村社区成为常态,保障了社区安全。 据了解,为确保联勤联控治安防范机制取得实效,社区把公安机关专业巡防力量和群防群治队伍整合起来,以上清寺派出所、牛角沱和曾家岩交巡警平台为主体,建立专业化防控队伍,采取动态巡逻与平台值守、徒步巡逻与驱车巡逻、实兵巡逻与视频巡控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对“两区”(社区、街区)及重点区段的治安防范开展巡逻;实行“定时、定人、定区、定责”的“四定”责任制,不间断驱车、徒步巡逻,充分发挥动态优势,主动出击,震慑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居民成了志愿者 “红袖标”吓退骗子 今年6月7日20时,家住嘉西村社区的老李,戴着“红袖标”,拿着水杯在小区巡逻。作为小区守楼护院队的一员,老李只要遇到行为可疑的陌生人,就会主动上前问问,看看是干啥的。 为提高群众安全感,早在2011年10月,原上清寺路社区居委会就决定增强巡防力量,动员社区志愿者加入到守楼护院队伍。老李就是其中之一。 老李记得,2016年8月,守楼护院队员孟寿祥和另一位志愿者杨元福一道,成功阻止了一起社保卡诈骗案。当时,一男一女冒充社保人员正在“忽悠”31幢的黄婆婆。两人一见孟寿祥他们的“红袖标”,一溜烟儿跑没影了。事后,黄婆婆开玩笑说:“‘红袖标’硬是要得,戴上它,两个老头儿也能吓跑年轻骗子。” 除了巡逻盘查,守楼护院队员经常奔走在居民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日前,守楼护院队通过对讲机了解到:一市民在路过嘉西村11号时被一条宠物狗咬伤,事后了解到,狗是嘉西村居民蒋某养的。由于蒋某是哑巴,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被咬伤的市民求助社区帮忙协商解决。 随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巡防队员和自治物管成员、社区民警一起入户了解情况,通过写纸条的方式耐心与蒋某进行交谈,最终蒋某认识到了错误送走了3条宠物狗。 “现在,我们社区的治安防控既有专业保安力量参与,也有群众志愿者参加,不法分子不敢轻易到我们社区了!”嘉西村社区居民李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 如今,嘉西村社区通过“联勤联控”的巡防,实现了背街小巷、交叉地带、居民住宅区、楼院均有社区巡防队、自治物管、单位保安的交叉无空隙巡守;形成了点有人守护,面有人巡逻,线有人盘查,重点部位、区段有视频监控覆盖的治安防范天罗地网。 据统计,嘉西村社区自开展专群结合的治安巡逻防控后,盗窃、抢夺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