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失窃、汽车内财物被盗、闲杂人员混迹在小区内“踩点”伺机而动,这些是不少动迁小区、老旧小区内常发生的事。相城区漕湖花园五区2012年开始交付入住以后也一直被这些问题困扰。去年,小区被市公安局设为全市13个重点小区防控改建示范点之一,开始了治安防控体系的“变脸”。目前,作为全市第一个完成改造正式试行新安防系统的小区,漕湖花园五区让人耳目一新。 孤老身上的“耳目”小芯片串联信息大网络 钱阿姨今年84岁,2012年家里拆迁后住进了漕湖花园五区24幢。子女外出务工,只有老人独自一人住在小区里。3月6日一大早,钱阿姨背着布包从小区西面的门往外走。感应到钱阿姨衣服口袋里的IC门禁卡,小区的铁门自动打开,可是就在这时门口的警务联动室的警报却响了起来。执勤的保安看见钱阿姨正准备出门,迎上来问老人家打算去哪里。钱阿姨指指自己的布包说,家里的水龙头不太好了总是漏水,她趁着天气好带上钱出门找水电工来修修。听了老人的话,保安立刻把情况转达给警务联动室里值班的物业人员,安排了工人直接上门维修,免去了钱阿姨自己奔波。 钱阿姨走到门口时响起的报警声并不是故障,而是小区新安防系统的一个“秘密武器”——重点看护人员预警。原来,钱阿姨的子女担心老人独居可能会走丢或外出发生意外,在办理小区门禁卡的时候申请了重点看护人员预警。只要钱阿姨携带门禁卡进出小区,警务室就会立刻发出预警,执勤的安保人员就能做出反应。社区的民警介绍,这个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孤寡老人和一些重点人员。如果居民觉得自家的老人孩子有需求,也可以主动申办,只需要录入系统,不需要额外办理任何卡证。 这套预警系统其实不止可以锁定人,进出的车辆也能监控,只需要在车上加贴一个芯片,配合手机客户端进行锁定。非本人骑车子进出小区时,门卫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民警表示,有了这双“耳目”让小偷们有来无回。 住户登记不再“躲猫猫” 对于非本市户籍人员较多的社区,住户信息摸排和暂住人口登记一直是派出所的老大难问题。漕湖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小顾告诉记者,漕湖花园五区的非本市住户和本地居民的比例大约是1:1。改造前,他和大多数社区民警一样,过一阵子就要挨家挨户上门登记租户信息。有的出租户登门十次有九次都没人,好不容易住户在家,民警还要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尽快办理暂住证。几乎跑断腿才完成了登记,三五个月后出租屋内却可能又换了一波租客。人员进出鱼龙混杂,小区内群租现象普遍,治安管理极为被动。 然而,不过短短半年情况就完全颠倒了过来。顾警官说,今年招工旺季时凌晨2点还有人到警务室主动要求办暂住证和门禁卡。新的小区安防系统要求本地居民可以使用市民卡、身份证等任一IC卡为门禁卡,但暂住租户只能使用暂住证作为门禁卡申领证件。小区大门、单元门、非机动车地库电子栅栏全部使用门禁卡进出,不办卡可谓是寸步难行。如果想要人为破坏电子门或栅栏,90个24小时工作的200万像素高清监控摄像头会拍下当事人。改造以后,已有两名强行“破门”的居民受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责罚。 据派出所统计,从今年2月开始集中办理门禁卡至今,小区1400户居民已有超过97%的居民免费办理了门禁卡,居住证的办证率比改造开始前三个月上升了66.77%。如今,派出所和社区对各家各户的住户变动和出租屋的租客可谓一目了然。 水电表读数“预警”群租乱象 用门禁系统推动住户信息登记,进而抑制群租乱象并不是漕湖花园安防改造后唯一的新招。在大数据时代下,安防工作也需要一些数字化的“高科技”。今年2月底,社区民警敲开了9幢一住户的家门,发现室内居住的人数众多,明显属于群租房。这套房子之下登记的出租户和所办的门禁卡数目并未超标,那么是什么地方露出了马脚呢?社区民警小顾告诉记者,是水电月度用量。该户2月份用电2392度,用水1312元,远超小区平均用水、用电数据。结合登记在册的住户数量,民警怀疑该户实际居住人数超标,登门后果然验证了民警的想法。 与供水、供电部门的大数据互通是漕湖派出所想出的又一个新方法,通过比对住户月度水电使用量,重点关注大幅超标用户。顾警官解释,如果持续大幅超标,该户内就有可能存在群租的现象,或者家中设有一些小作坊。比如此前他们曾发现一户居民用电量较大,后证实该户居民租用房屋开设网店,室内有多台计算机24小时运作。这种无法靠上门排查或信息登记发现的线索,有时日常能耗却能最直观地反映。苏州警方表示,信息共享也是未来安防可以利用的重要手段,与更多部门的信息互通将会让公安的治安管控有更多的帮手。漕湖派出所对漕湖花园五区安防的改造值得其它小区借鉴效仿,随着更多新科技新手段的加入,小区的安防将不再是警方的孤军奋战。